网站首页 >> 学院动态 >> 正文

南京工程学院“课程思政”示范优秀案例系列展之《二外(日语)I》(更新)

发布时间:2022-04-20 浏览次数:


南京工程学院“课程思政”示范优秀案例系列展之

《二外(日语)I

丁晓伟 外国语学院

  课程简介

1、教学目标

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日语语言知识,为后续进阶日语学习打下基础;能够初步了解日本特色传统文化、日本先进现代文明以及日本国家基本概况,正确对待中日国际关系;能够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能力、个人创新创意能力、辩证思维能力。

2、育人目标

突出课程的“人文性”,弱化“工具性”,树人为本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,坚定学生的爱国立场,激发民族自信;学生能够提升个人素养,养成正确判断外国文化的能力;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跨文化交际,对外国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择善从之,具有国际视野;能够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做到用日语讲述中国故事。

3、建设概况

教学团队包括日语专任教师和二外德语的专任教师,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研讨,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学习与培训,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,不断更新教学理念,丰富教学手段,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基础,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。随着大学日语新课标的发布和日语学习人数的激增,本课程的教学对象、教学目标、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、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,开展教学改革研究,培养具有全球视野、中国立场的优秀应用型英日双语人才。


  学情分析

目前本课程面临的问题:教学理念亟待改革,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; 教材老化,需要摸索教材的更新换代;优质课程资源欠缺,原创性资源不足;学生学习态度认真,但应用能力不足;考核模式单一,考核标准不清晰等。本课程面临的机遇:各级政策支持力度大;教师培训机会多,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学能力,转变教学理念;技术手段日新月异,为教学提供方便性和可能性等。


  教学模式

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,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空间、网络资源的宽度广度、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效率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促使师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,完成各项教学活动,达成课程目标。


  信息化平台

主平台:云班课,教师运用云班课进行教学管理;学生利用云班课自主学习。

辅助平台:腾讯直播,用于课程直播教学;QQ群,用于通知、讨论和交流;哔哩哔哩视频网站,用于学生日语作品的发布、交流。


  混合式教学设计

混合式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,线上主要依托云班课平台。教师在云班课资源库中,导入和本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,包括学习讲义(单词、文法)的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。如教师自录的教学视频微课、课程内容相关的人气视频、往年学生创作的优秀视频等,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支持。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可以通过观看学习各类资源,进行自主学习。此外,教师在云班课上发起课后作业、单元测试、小组任务等活动,促进学生将知识进一步内化,实现持续深入学习,并在线跟踪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,采取相应的监督、激励策略。学生在云班课上的自主学习都能获得经验值积分,在期末可形成过程性评价依据。此外,本课程还在哔哩哔哩视频网上开设专用账号,上传她们制作的和日语学习相关的视频,通过分享和交流,激发日语学习动机,提高日语水平,提升创新创意、视频制作、自媒体产出的能力,逐步掌握用日语表达身边故事,用日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。

线下课堂采用多媒体授课,并将学生分组,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进行合作与竞争,例如小组讨论、小组发表、小组竞赛等。本课程除了课堂讲授之外,还有课堂讨论、课堂竞赛、课堂发表等环境。本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,不仅考察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,还需要学生制作和授课内容匹配的PPT,并进行当堂发表。此外还设置了学生制作日语口语视频(台本、剪辑、字幕、CV、配乐等)的评价环节,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出能力,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

教学团队及主要授课教师介绍

《二外(日语)I》教学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队伍,承担着南京工程学院小语种的各项教学和研究任务。在教学实践中,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更新教学理念,积极实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,朝着建设一流课程的目标前进。各位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背景、研究方向、教学实际出发,为《二外(日语)I》的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,使得课程建设和改革顺利推进,教学效显著提高,受到广大学生、同行的好评。

丁晓伟,硕士,讲师,《二外(日语)I》课程负责人;

袁琳艳,硕士,讲师,课程思政内容凝练、设计、审查;

孙永嘉,硕士,讲师,课程理论讲授部分设计;

季文心,硕士,讲师,线上课程及课程视频制作指导。

丁晓伟,硕士,讲师。研究方向为:日本语言文学,日语课程建设改革。从教16年,先后讲授《二外(日语I)》、《二外(日II)》、《大学日语》、《日语入门与视听》等课程。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多项,曾多次在全国外语微课比赛、南京工程学院微课教学比赛、南京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。

袁琳艳,硕士,讲师。研究方向:日语语言学。讲授《基础日语AI》《大学日语》等课程,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,发表科研教研论文十余篇,获第十二届“外教社杯”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一等奖。

孙永嘉,硕士,讲师。研究方向:日本文学。从教14年,先后讲授《二外日语》、《基础日语AI》、《日语口语》、《日语入门》、《现代日本概况》等课程。

季文心,硕士,讲师。研究方向:德语文学,德语教学法。从教9年,先后讲授《基础德语AI》、《基础德II》、《二外(德语)I》、《二外(德语II》等课程。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,主持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一般课题2项,主持南京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1项。曾多次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、南京工程学院微课教学比赛、南京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。


  结语

针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、学生素质日益加强、教学目标日趋明朗的现实情况,在今后的《二外(日语)Ⅰ》课程建设中,除了平衡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教学之外,还要将更多、更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加入到日常教学之中,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,坚定学生爱国爱党的信念,探索更加适合英语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日语教学模式。

 

附:

南京工程学院“课程思政”建设课程典型案例展之《二外(日语)I》典型教学案例一

南京工程学院“课程思政”建设课程典型案例展之《二外(日语)I》典型教学案例二


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 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 

邮编:211167    电话:(025)86118512  电子邮箱:wyb@njit.edu.cn 

版权所有 ©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 苏ICP备05007116号-1